第374章 清兵又要南下
乾清宫中,朱天赐这两天有些心烦,不知这些大臣犯了什么邪,连续上折子请求皇上选秀女。
之前,奕宁以太子妃藏身北京某处为由,拒绝选后,如今大臣们换了花样。
选秀女?
朱天赐能闻到奏折里透着浓浓的奕宁气味。
肯定是这娘皮在背后搞鬼。
还是不死心,想让他留下皇家血脉,或者想以美色为绳把他栓在龙椅上。
可这身体是王秀才的,哪有什么皇家血脉!
肉身之欲对他并没多少吸引力,一时的欢娱而已,也就是暂时的荷尔蒙飙升,过后
过后是麻烦。
经过修炼世界的夫妻契约,朱天赐已经对感情有着深深的抗拒。
继续留中不发。
这些折子叉回去没用,还会继续上,没完没了,干脆扣下来留中不发。
等执事太监把批红的奏折抱走,朱天赐看也不看几个留中奏折,躺在太师椅上闭目修炼。
盘坐的姿势最好,但被人看见不好。
其实也差不了许多,盘坐地时候血液向脑部供血更集中一些,他调整了几根血管之后,影响已经很轻微。
当他调整血管的时候,有了一些想法。
他知道,人的寿命从根本上来讲是由基因决定的,但很大程度上跟血流不畅有关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的动脉肯定会沉积胆固醇,在微损伤的地方还会因为修复性瘢痕以及长期的炎性刺激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,阻碍血液的流通,而缺血的细胞就会萎缩,组织功能就会下降,甚至坏死,造成体能下降,皮肤皱褶,慢慢地衰老。
自己能调整血管扩张,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,寿命就远比一般人长得多,体能也能长久保持,所以,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修炼,不用急着移魂。
内阁制实行了几天以后,朱天赐与几位大学士逐渐达成了某种默契,各干各的,相互不干涉,有的奏折大学士不敢自专的时候,就让太监单独拿给朱天赐批阅,但这种奏折极少,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政务,几个老政客轻轻松松就能搞定。
第一个单独呈阅的奏折,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宗周上的,弹劾吏部尚书黄道周结党营私、以贿取官、任用私人、纵子行凶、强占民田、散播谣言等六大罪状。
因为没有票拟划重点,又是文绉绉的古文,朱天赐看了半天才看明白,这是有人故意想整黄道周。
什么结党营私、以贿取官、任用私人,这是史部几乎所有官员的通病,要都按这些罪名抓起来,十个官员全抓可能有冤枉的,十个抓九个肯定有漏的。
纵子行凶、强占民田更是几乎所有明末有权有势官员的常干的事儿,强占民田实际上就是兼并土地,大明朝一直在进行,至于官二代仗着势力欺负一下民女,在后世法律健全的年代都免不了。
最狠的一个罪名,却列在的最后,散播谣言,这在律法上不是什么大罪,甚至是莫须有的罪名,但事涉皇家,却是最招人恨的,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。
如果是奕宁秉政,黄道周就死定了。
朱天赐却不恼。
他对这个黄道周并没什么恶念,之所以没让排在六部之首的史部尚书进入内阁,是因为黄道周参与了暗算奕宁的计划,但这个计划也是为了大明着想,所以朱天赐也没动黄道周的打算,只是不让他在旁边屋里呆着,离得远远地,眼不见心不烦。
是什么人想搞黄道周?
这刘宗周是谁的人?
朱天赐立即就想到了奕宁,几乎肯定是她在搞鬼。
这个丫头年纪不大,做事却又狠又绝,知道了黄道周想对她不利,不弄死他才怪。
“你悄悄地派人把黄老头做了不就完了,何必来烦我?”
朱天赐直接把奏折扔到一边。
这件事证明,这位奕宁公主一直在暗中掌控,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,但朱天赐心里还是很不舒服。
谁管你这种破事!
接着修炼。
五位内阁大学士商量好了,开始的这几天不轮值,能来的都来,等熟悉理顺了之后,再轮值不迟,这样最稳妥,此时,五人正眼巴巴地等着,看皇上如何处理这个大麻烦。
结果,执事太监空回来了。
奏折留中!
这是什么意思?
五位大学士大眼瞪眼。
还是史可法反应得快,他只呆了一下,便若无其事地拿起一个奏折展开,放在左,脑袋一上一下,仔细阅览。
已经有人暗地里告诉他,如今的皇上已经不是奕宁,而是鲁王世子朱慈烺!
刚听到的时候他非常震惊,但听是奕宁的笔之后,他立即就释然了。
管你是谁,只要大明不乱就好。
何况,这是在奕宁得悉了某些人的阴谋之后,还是执意暗中换人上位,史可法很欣慰,奕宁有如此心胸,是大明之福。
这几天,鲁王世子的表现让史可法非常意外,简直是惊艳,奕宁公主真是段高绝,把一个失忆的世子培养得如此卓越,史可法相信,恢复内阁制,都是奕宁事先安排好的,世子的那些话,都是奕宁公主教的,不然不可能有那份见识,
那份奏折留中不发,想必事关重大,世子也不敢自专,要等奕宁公主的指示。
世子不胡搞就好。
有奕宁公主在暗中座镇,想必世子也不敢乱来。
其余四位学士也都回过神来,继续看奏折。
过了一会儿,谨身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高弘图拿着一个奏折凑到史可法身边,就着奏折上的问题商量了一下,然后悄悄地问:“老史,那份奏折皇上为什么留中不发?”
其他三位大学士看着奏折,也都支起耳朵。
史可法漫不经心地道:“我哪知道!”
“别唬弄我,你肯定知道!”高弘图涎着脸道:“罢,让某也敞亮一下,猜错了也无妨。”
史可法翻了翻眼皮,过了一会儿,才慢慢腾腾地道:“皇上可能是拿不定主意吧。”
“不想就算了!”高弘图故意气呼呼地走回自己座上。
其实这个答案他已经很满意了。
皇上拿不定主意,也表明了很多事情,至少皇上已经有心了。
那就加把柴,找人多上几份奏折,把老黄打发回去养老去,省得没当上大学士再在下面搞动作。
结果,第二天,一下子又有七份奏折弹劾史部尚书黄道周。
这次,都有了票拟,没有单独呈送。
每道奏折都打了黑叉,表示内阁不认同。
都是同殿重臣,面子总是要给的。
有了这些弹劾奏折,按例黄道周必须要请辞的,到时候就看皇上的态度了。
果然,又过了一日,在朝会的前一天,史部尚书黄道周上了请辞归田养老的折子。
执事太监单独呈送给皇上。
朱天赐看了看,心烦,搞什么搞,还没完没了呢!顺扔到一边。
又留中不发!
五位大学士看执事太监又空回来,这次心里大约有了底,皇上还是很给大臣颜面的,没有立即批准,不会治重罪,但皇上也没有叉回来,按例老黄归家养老已经成了定局。
皇上的处理很是妥当。
当天又有一份八百里加急的折子,清兵有异动!
据深入敌营的秘探报,清军已经在点集兵马,有在冬季大军南下的意图。
这可是第一等大事。
没有单独呈送,而是由华盖殿大学士史可法拿着,五位大学士一起觐见皇上。
听太监孙安禀报,朱天赐知道肯定有大事,他端正坐好:“招他们进来。”
逍遥了这么长时间,朱天赐已经非常满意眼下的生活。
毕竟在这个位置上,有事该办的还得办。
“皇上招五位大学士觐见!”孙安高声唱喏,他不是执事太监,而是贴身太监,在书房外给皇上把门的。
五人依次而入,史可法恭恭敬敬地把奏折呈到皇上的书桌上。
史可法心里跟明镜似的,虽然有奕宁公主在暗中作镇,但眼前这位,不管现在还是将来,就是真正的万兴皇帝,奕宁公主再想返朝,也要先问问他这个兵部尚书答不答应。
史可法已经下了决心,要尽量维系当下来之不易的局面。
朱天赐看了看上面已经划了重点,奏折最后却没有给出意见,知道这是让他拿主意。
清兵又要南下。
这是肯定的,清兵不南下才奇怪了呢。
看历史上,北方的游牧民族总是趁冬季结冰的时候纵兵南下,一是因为趁家闲,二是兵马好过河。
大清已经荡平了山东的抵抗势力,又整顿了中原的局势,没有别的后患,肯定会伺展望江南。
清兵倒不是指望长江能结冰,而是这些年黄河水位低,冬季有的地方能冰封,大批兵马不用坐船即可南下,也不怕被断了归路。
朱天赐想了一会儿,对明末清初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,何况这个世界周期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,不过可以大体推测这次清兵南下的目标,主要是扫清南明在江北残留的势力,这样,清兵就可以陈兵长江北岸,训练水师,为将来突破长江防线作准备。
目标的重点肯定还是扬州。
这是大明在江北最重要的据点,也是南明抵抗清军的意志集中表现。
扬州不破,南明就有底气,就有北望恢复中原的指望。
而清兵如果破了扬州,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南明的抵抗意志,再施展各种招降的段,踏平江南就容易多了。
这一次,清军全力而来,不仅兵力充足,全部军械必然准备得非常充分,调集足够的大炮,与上一次肯定大不一样。
扬州能守住吗?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