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祸水西引

A+A-

    见皇上深思,五位大学士都恭敬地站着,不敢稍动。

    史可法有些奇怪,这等大事,皇上难道不是应该去询问奕宁公主吗?

    朱天赐并不清楚南明此时的军力如何,他抬头问道:“史爱卿,你觉得我大明这次能守住扬州吗?”

    史可法大吃一惊,皇上聪慧啊!

    这绝不可能是奕宁公主事先教授的,八百里的紧急军情必须第一时间上呈御览,中间根本没有时间,何况皇上一直就在书房呆着,执事太监也没有外出过,奕宁公主就算想指点,也没有会。

    黄河离冰封期还早,清军只是刚刚点集军马,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哪儿,皇上立即就想到了扬州这个关键点上,这可不是一般的见识,何况皇上还仔细想了一会儿,绝非心血来潮,显然经过深思熟虑,这非常得不简单。

    史可法犹豫了一下,道:“微臣不敢。”

    “但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很难。”

    其余四位大学士同时惊得呆了,史可法一向不虚言,何况是在圣上面前,“很难”那就真是守不住了,如果扬州真的守不住,清军兵锋就会直指南京,大明恐怕就要亡了。

    朱天赐见史可法并不怎么惊慌,心里也有了数,看来死守扬州真的不容易,但这次清军想打过长江恐怕也做不到。

    他又问:“那有没有把握把清兵挡在长江以北?”

    “有!”史可法想都不想立即应道。

    就算新军力有不逮,不还有奕宁公主的顺天军么,奕宁公主肯定舍不得把顺天军填在扬州这个大坑里,但绝不会允许清兵过江,何况大清的水军几乎等于无,短时间也没能力过江。

    “那好,尽快把长江北岸的兵力全部撤回江南来。”朱天赐道。

    “啊!”五位大学士几乎同时道:“不可啊,皇上!”

    朱天赐微微一笑:“为什么不行,史爱卿,你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撤回来,清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江北造船,训练水军,长江这么长,到时候如何阻拦他们过江?”

    “还有吗?高爱卿,你。”

    “恐怕会引起百姓的恐慌,不战自乱啊!”

    “马爱卿,你有补充的吗?”

    “皇上明签,就算这样能防住清军,我大明也失了北上恢复中原的信心,偏安于江南,如何对得起祖宗?”

    “王爱卿?”

    “不战而退,这有失皇家威信。”

    “吕爱卿?”

    “之后我大明将士就会失了锐气,再与清军交战,可能会望风而逃。

    “的都有道理。”朱天赐不紧不慢地道:“那么,朕,为何要未战撤兵,有什么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请讲,臣等洗耳恭听。”以史可法为首,五位内阁大学士恭敬地揖。

    “好,众爱卿,你们觉得我大明如今的兵力与大清相比如何?”朱天赐问。

    史可法答道:“数量上,我大明比清军多不少,但战力不及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

    “唉,具体的原因就不了,我大明养兵艰难,又奉连年天灾,才致流匪四起,各地的士兵久未训练,往往一战即溃,才致众匪清虏猖獗,如果新军整训时间尚短,数量有限,靠那些杂兵难以抵抗大清精锐之师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,给你足够的时间,就能训练出更多的新军,那时可堪与清军正面一战?”

    史可法拍胸脯保证:“给我两年,不,一年就行,我就能给皇上带出一支虎狼之师来。”

    他心里清楚,奕宁公主给了他极大的支持,要钱给钱,要粮给粮,最新式的枪炮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,但训练出一支能打仗的队伍,总是需要时间的。

    “嗯,现在都是新武器了,练兵不能光靠老经验,还需要引进新的战法,可以高薪聘用外国的将才,史爱卿,你好好考虑一下。”朱天赐只是想到就顺便了一下,真正作主的还是奕宁。

    史可法微微诧异:“微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我给你们,为何要将兵力撤回江北。”朱天赐道:“你们想想,如果我们早早地就撤回来,大清知道后,会怎么样?”

    五位大学士面面相觑,他们没想到还有这一问。

    兵部左侍郎吕大器道:“他们会不会趁我大明士气下降之,兵犯江南?”

    史可法摇头:“只要稍微理智点,应该就不会作这种决定,因为,这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都察院左都御史马士英道:“他们肯定会趁陈兵江北,训练水师。”

    史可法还是摇头:“训练水师,冬季很不方便,他们花这么大力气,只得一个虚势,得不偿失,大军发动是需要消耗很多钱粮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他们会不会只派少量兵力占据江北?”礼部尚书王应熊道。

    “长江这么长,少量兵力根本守不过来,他们最多只能守住一两个重城。”史可法道:“何况他们就不怕我们过江反打,吃掉他们这些兵力?”

    这时,大家大约都明白了皇上的意思,礼部尚书王应熊道:“皇上英明,这是施的空城计,让他们知难而退,放弃用兵。”

    朱天赐摇头:“已经点兵,就不可能轻易放弃,我想他们还是会派大股兵力,占据扬州,给我大明压力。”

    史可法道:“我们退回来,就保存了兵力,趁训练新军,皇上此计大妙。”

    虽然知道这是明智选择,但他并不高兴,毕竟丢失了领土,这是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失职。

    朱天赐道:“大清既然已经开始点兵,就不可能将兵力空置,既然对我大明用兵无益,我猜他们会将矛头转而向西。”

    史可法惊讶地道:“皇上是想将祸水西引,让清虏去攻打闯匪、献匪?”

    这一层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。

    能想出这样的计策,皇上这是名君之相啊!

    “不错,朕想让他们狗咬狗,我大明专心整治江南,整训强兵,再与清军决战。”朱天赐道:“而且南下的清兵少,百姓就不会恐慌。”

    马士英道:“皇上,我们可以向百姓明撤军的理由,百姓会理解。”

    吕大器道:“清庭知道了什么办?”

    “不怕。”史可法道:“这是阳谋,他们就算知道了,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不过还是要始终探明他们的动向,好作应对。”

    他向另外四人使了个眼色。

    五位大学士同时站起,拱:“皇上英明,臣等告退。”

    朱天赐摆摆,等他们走后,才长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他绞尽脑汁想出这个计策,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修炼,大明灭不灭的对他来其实都不重要,不过,眼下的生活挺不错,拖延一时算一时,得过且过吧。

    接着修炼。

    五位内阁大学士却不这么想,今日皇上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。

    史可法感觉尤甚,就算是奕宁公主,恐怕也想不出如此妙计,奕宁公主生在深宫之中,与人斗的经验丰富,却没有接触过多少军事方面的知识,所以才依重他,她不可能想出这般高远的计策来。

    这位鲁王世子,当今皇上,真是不简单。

    有这般明君,是大明之福啊。

    这更坚定了他的某个决定。

    史可法与其他四位大学士商议如何草拟圣旨,让皇上御批,尽快实施。

    如此军国大事,不用上朝会,皇上可以一言而决。

    第二天,朝会。

    因为大部分政务已经由内阁解决,朝会也就成了形式。

    不过,这次朝会有个重头戏,就是吏部尚书黄道周请辞。

    朱天赐看过类似的电视剧,对于朝廷重臣,要么治罪,要么就得给颜面,再三挽留。

    黄道周知道自己参与的密谋之事已经事发,皇上没有抄他家砍他脑袋,已经很给面子了,因此坚持自己已经老迈,坚决要归田养老。

    朱天赐知道奕宁公主已经不容黄道周,最后赐太子太傅身份,许其辞官。

    他没有治黄道周的罪,那样必然兴起大狱,平添麻烦。

    至于奕宁公主怎么想,随她吧,大不了她自己派人暗下黑。

    朱天赐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,在朝会上尽量大事化,事化了,尽早下朝。

    大清点兵的事也被五位大学士压下,没有朝会上讨论。

    关于选秀女之事,朱天赐不愿与这些大臣嚼舌头,顺利通过,但规模减半,在他想来,你选再多的秀女,老子不碰,你奈我何?

    朝会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时辰,就顺利散朝。

    大多数朝臣开开心心地回家吃早餐,只有少数人觉得意犹未尽,没能引起皇上的注意,但朝堂上规矩森严,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。

    有不少官员特意观察了皇上的喉结,肯定是雄主无疑,何况已经内阁制,皇上与大学士近距离相处,雌雄难道还分辨不出来?再,吏部尚书黄道周为什么请辞,散播谣言!连根源都揪了出来,那肯定是谣言无疑,皇上又选了秀女,如果不是谣言,皇上敢选秀女么?

    关于皇帝的谣言很快地平息。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