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千张 正月十六,宝月家的铺子开门……
正月十六, 宝月家的铺子开门营业。宝月一大早就把铺子的窗户开,把营业中的牌子挂在窗外,告诉各位客人, 铺子开始营业了。
宝月刚把铺子的窗户开, 就有老顾客上门了,基本都是来买臭豆腐的, 看来大家过年期间把囤的菜都吃得差不多了,家里是真没啥菜可吃了。
这边年节刚过完, 县里的老百姓大多都吃得肚圆, 应该不太馋肉和糕点。宝月也就没做糕点, 只做了一些可以放置很久的零食放在铺子里售卖。
宝月做了孩子爱吃的地瓜糖和糖霜花生, 大人和孩都爱吃的锅巴、烤馍片、五香瓜子,还有男人们用来下酒的油炸花生米和酥炸黄豆。
铺子开门的第一天, 宝月一上午迎来送往十多位客人后,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:衙门里负责收税的衙役黄长顺。
黄长顺是来宝月家铺子里通知缴纳住卖税的。别的商户在年前就已经早早缴纳完毕住卖税了,而宝月家的情况比较特殊, 所以这才被告知要去衙门里补税。
住卖税一般都是向开店铺的商人或来这边出售货物的行商征收的。按照所售货物的营收,每千钱征收二十到五十文不等。
每个地方的住卖税都不一样, 而且跟售卖的货物也有关系, 有些货物税收高, 有些货物的税收少, 有些货物甚至不需要交税。
船营县的商税不高, 别的地方的住卖税一般都是每千钱征收三十到四十文, 船营县的普通货物则是每千钱征收二十, 即税率为百分之二。
百分之二的税率属实不算高。但宝月开铺子的时候没意识到要交税,账本记得比较随性,并不是按照账本规范记录账本的。
宝月没交过税, 担心自家账本不规范,再不心发生偷税漏税,犯了律法,那可就得不偿失了。赶忙跟黄长顺听交税的各项事宜。
“不用害怕,你家这条街本来是不需要交税的,只不过你家生意太好了,有人告到衙门里了,县丞大人让我来通知你家一声,你们把税补上就行,不会因为账本的事情难为你家。”
黄长顺本来接到差事还挺闹心,毕竟这大冷的天,谁都不爱出门,在衙门里待着多爽啊。不过此刻嗑着老板娘递过来的五香瓜子,喝着红枣热茶。黄长顺觉得这一趟儿差事办得太值了。
吃人家的嘴短,拿人家的手短。黄长顺在宝月家的铺子外面又吃又喝的,又见老板娘是个年轻的娘子,待人和善亲切,他也就不摆架子了,直接跟宝月讲清楚了如何交税。
宝月听到自家不会因为账本的事情犯律法就安心了,黄长顺走时,宝月又把铺子里的吃食每样都拿一些,用油纸给包了一大包的零嘴,送给黄长顺,辛苦他过来一趟。黄长顺喜滋滋地拿着一大包零嘴回了县衙。
所谓礼多人不怪嘛,宝月觉得跟官差交道,还是得大方一些,以后铺子里真要遇到什么事情,人家也乐意帮忙。
至于自家铺子被谁告发的,宝月心里暂时还没有头绪。不过宝月也不甚在意这件事,自家生意这么红火,肯定早就有一帮人看着红眼了,反正也找不出到底谁干的,也就没必要因为这事儿闹心了。
不招人妒是庸才。宝月只得这样安慰自己。
而且这次家里也没碰到那些难缠的事情,只是按律法正常纳税而已。这可不算什么坏事,自家在衙门里交了税,以后家里的铺子出什么事,衙门自然会管的。
早点交税早安心,这次自家铺子在衙门里登记在册了,这税交了才让人安心呢。
不过交税这事还是得男人去办,宝月趁着下午人少的时候,把自家账本又整理了一下。
宝月不知道别家铺子的账本是怎么记的,此时也不能去别人家问去,就算去问,人家也不可能给看。宝月就只能在自家账本上改造一下,按照月份,把每样吃食的营收按类汇总一遍,再用汉字标注一下,希望能让衙门中负责收税的官爷看得容易些。
交税是大事,木头跟工头请了一天假,带着家里的账本和银子去衙门交税。
木头本以为在县衙办事会很复杂,起码等官爷看完账本也得几个时辰,没成想没多大一会就交完税了。
负责账务审核的官员值翻看了眼木头带来的账本,问了一下木头家里铺子一年的营收,跟账本上的总数都对上了,就只收了三两多银子,告诉木头,他家卖的一些货物是免税的。
木头听得迷迷糊糊,反正就是点头应了,官爷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,特别的顺从。
收税的官爷见木头是个老实巴交的百姓,家里账本还记得如此详细,对木头的印象非常好,简单核对了一下帐本,收了税收银子,就在纳税凭证上盖了章。
交完税后,宝月和木头的心算是落地了。毕竟平民老百姓,第一次被衙门里的人找上门来,就算表面装得再淡定,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。
交完了税,宝月对自家的生意更加上心了,以前总觉得自家做买卖就是闹,不怎么上心,想起点东西就卖,卖得特别随性。
现在自家铺子也是在县里挂名了,被官府登记在册,宝月觉得自己得好好理一下铺子了,得有点做买卖的样子。
虽冬天能卖的吃食比较少,但其实仔细考虑一下,家里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卖的,宝月决定把豆芽菜拿出来卖。
宝月一直觉得像豆芽菜这种只要有豆子就能做出来的菜,应该卖不出去。但上回去孙家帮厨后,宝月才发现,豆芽菜也不是人人都能生好的,尤其像自家生的豆芽菜,又长又嫩又脆,十分少见。
宝月从孙家回来,就开始用漏篮生豆芽菜,想着到时候放到铺子里卖卖看,要是销量好,就大批量生豆芽菜,要是卖得不好,就送给吴嫂子和姥姥,反正就费点绿豆。
一斤绿豆可以生十到十二斤的豆芽,绿豆和黄豆都比较便宜,在粮铺里买的话要五六文钱一斤,但宝月家买的豆子都是从姥爷家直接买的,四文钱一斤买的。
其实高家这些豆子拿出去卖,也就能卖三文钱一斤。不过宝月自然不会占自家姥爷的便宜,就给加了一文钱,但也要比在粮铺里买豆子便宜得多。
而且高家姥爷给宝月送过来的豆子不仅分量多,而且豆子也粒粒饱满,做出的豆腐不仅好吃,而且量大。
生豆芽菜简单也简单,难也难。生豆芽菜时,要保持豆子透气,还要避光,只要做好透气和避光,宰掌握好温度,基本上豆芽菜就算发成功了。
绿豆泡水一晚上,纱布提前泡湿放在漏篮上,提前泡湿的纱布比较容易吸水,把泡好的绿豆平铺在纱布上,在绿豆上再覆一层纱布,不能盖太厚,否则影响透气性。
把漏篮放在盆子上,在纱布上浇水,每天早晚浇水,浇水后,把漏进盆子里的多余水扔掉,四五天后,豆芽菜就发好了,发好的豆芽菜能长半拃(咋)长。
家里的豆芽菜生好后,宝月把家里的青菜也摘下来一部分,豆芽按斤卖,一斤豆芽三文钱,其他的青菜定价高一些,基本上就是现摘现卖。
宝月家的顾客已经不仅仅是街上的住户了,还有不少人大冷的天,特意从远一点的街区赶过来。
远一些的客人来一趟,一般都会在宝月家大量采购,宝月特别欢迎这些道远的客人。从别的街区来了三个客人,就基本能把宝月家的青菜和豆芽全都给包圆了。
豆芽菜和青菜的销量比宝月想象得要好多了。宝月这才发现,自己开了这么久的铺子,想法还是有些过于保守,总用村里人的想法去衡量县里人的生活方式。
就比如一些农产品,宝月觉得不好卖,其实还真有不少人来买。县城不比农村,县里人住的院子,没空地种菜,自然习惯啥都花钱买,而宝月总是农家人思维,觉得地里的吃食就是卖不上价。这才白白浪费不少赚钱的机会。
大家白菜萝卜早就吃腻了,好不容易碰到点新鲜的菜,而且卖得还不贵,对于不差钱的人家来,那真的是有多少买多少,下次还能不能碰到都难,还不得一次性买足了。
在仓库里种点菜真的不容易,宝月家这一茬的青菜几天就都卖光了,就剩下光秃秃的菜根和几片嫩芽了。要想等这些青菜再次长出来,还要一些时日。
种在仓库里的青菜阳光见得少,跟露天青菜的长势没法比。露天的青菜两三天就能长一拃长,仓库里的青菜至少得十天才能长一拃长。
为了让青菜长得快一些,宝月在中午日头最强的时候,会把仓库的天窗开,让青菜见些阳光。这些青菜能见到阳光,还多亏了仓库有火墙,烧了火墙,能维持住仓库里的温度,不然大冬天开天窗,菜全都得冻死。
这一茬的青菜被摘光后,起码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再卖一回,青菜买卖前摇太长,宝月还得寻些别的吃食继续售卖。
铺子里有新鲜吃食,才会吸引客人常来,客人来的多了,铺子里的其他零嘴的销量才会上去。
中秋节做的卤豆腐干,一直被食客们念念不忘,只不过那时宝月嫌卤豆腐干做起来麻烦,就一直没动手做。
现在眼看着每天的客流量越来越少,宝月算把卤豆腐干的买卖做起来。
反正已经要做豆腐干了,宝月算把干豆腐也一起做了。
在“新世界”,大多数人管干豆腐叫千张,不过宝月常待的地方都叫干豆腐,不过现在这边人还没有吃过干豆腐,宝月现在还是可以重新命名干豆腐的。
为了让食客们不把豆腐干和干豆腐弄混,宝月决定把干豆腐叫成千张。
一斤黄豆能做一斤到一斤四两的千张,一张千张三两多一些,一斤黄豆能做四张千张,宝月算一张千张卖三文钱。
豆腐干和千张的做法区别不大,只有在上包时有所差距,千张上包时用的是长长的粗纱白布,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,豆腐脑要铺匀。豆腐脑被压制成薄薄的一张后,千张就算做成了。
千张做法多样,劲道好吃。不用添加作料,千张卷大葱直接蘸酱吃,就特别的香。千张还可以炒着吃、炖着吃、拌凉菜吃,反正怎么吃都好吃。
千张的存放时间要比大豆腐长一些,冬天存放在室内,至少能放十天,要是想要存放得更久一些,可以把千张放在室外冻上。想吃时,再把千张拿到屋里化开。冻过的千张除了干吃时口感差一些,但炖着吃和炒着吃时差别不太大。
木头攒了一冬天的力气,此时正好有地方可以消耗了。这次做豆腐干和千张需要很多豆子,为了提高效率,木头又在石匠那订制了个大磨盘,下工回家,吃完晚饭就开始磨豆子,俩口晚上就把豆腐干和千张压好,等早上时,豆腐干和千张就成型了,可以直接售卖了。